Redis主从复制
1、主从复制
主从复制介绍
主从复制,是指将一台Redis服务器的数据,复制到其他的Redis服务器。前者称为主节点(master/leader),后者称为从节点(slave/follower);数据的复制是单向的,只能由主节点到从节点。Master以写为主,Slave以读为主。
默认情况下,每台Redis服务器都是主节点;且一个主节点可以有多个从节点(或没有从节点),但一个从节点只能有一个主节点。
主从复制作用
- 数据冗余:主从复制实现了数据的热备份,是持久化之外的一种数据冗余方式。
- 故障恢复:当主节点出现问题时,可以由从节点提供服务,实现快速的故障恢复;实际上是一种服务的冗余。
- 负载均衡:在主从复制的基础上,配合读写分离,可以由主节点提供写服务,由从节点提供读服务(即写Redis数据时应用连接主节点,读Redis数据时应用连接从节点),分担服务器负载;尤其是在写少读多的场景下,通过多个从节点分担读负载,可以大大提高Redis服务器的并发量。
- 高可用基石:除了上述作用以外,主从复制还是哨兵和集群能够实施的基础,因此说主从复制是Redis高可用的基础。
实际项目建议
- 一般来说,要将Redis运用于工程项目中,只使用一台Redis是万万不能的,原因如下:
- 从结构上,单个Redis服务器会发生单点故障,并且一台服务器需要处理所有的请求负载,压力较大。
- 从容量上,单个Redis服务器内存容量有限,就算一台Redis服务器内存容量为256G,也不能将所有内存用作Redis存储内存,一般来说,单台Redis最大使用内存不应该超过20G。
搭建Redis集群(一主二从)
①分别创建三个配置文件,用于启动主从结点。
②分别修改三个配置文件信息。
redis6379.conf:
1
2
3
4
5port 6379 # 设置6379端口
daemonize yes # 设置后台运行
pidfile /var/run/redis_6379.pid # 设置进程文件位置及名称
logfile "6379.log" # 设置日志文件名
dbfilename dump6379.rdb # 设置rdb持久化文件名redis6380.conf:
1
2
3
4
5port 6380 # 设置6380端口
daemonize yes # 设置后台运行
pidfile /var/run/redis_6380.pid # 设置进程文件位置及名称
logfile "6380.log" # 设置日志文件名
dbfilename dump6380.rdb # 设置rdb持久化文件名redis6381.conf:
1
2
3
4
5port 6381 # 设置6381端口
daemonize yes # 设置后台运行
pidfile /var/run/redis_6381.pid # 设置进程文件位置及名称
logfile "6381.log" # 设置日志文件名
dbfilename dump6381.rdb # 设置rdb持久化文件名③分别使用不同配置文件启动redis:
④目前每个redis都是主节点,接下来配置从结点。
第一个从节点设置为6380端口的,执行
SLAVEOF 127.0.0.1 6379
命令即可。第二个从节点设置为6381端口的,执行
SLAVEOF 127.0.0.1 6379
命令即可。主节点为6379端口,不用进行配置,查看其从节点信息:
主节点可以写,从节点只能读。
主节点可以写和读。
从节点只能读不能写。
主节点断开连接,从节点仍然能获取到数据,并且还保持着主节点的信息(此时如果要把自己变成主节点只需执行
SLAVEOF no one
命令)。主节点重新启动并添加键值,此时从节点依旧能从主节点读取信息。
①主节点断开连接。
②从节点仍然能获取到数据,并且还保持着主节点的信息。
③主节点重新启动并添加键值,此时从节点依旧能从主节点读取信息。
复制原理
- Slave启动成功连接到master后会发送一个sync同步命令。
- Master接到命令,启动后台的存盘进程,同时收集所有接收到的用于修改数据集命令,在后台进程执行完毕之后,master将传送整个数据文件到slave,并完成一次完全同步。
- 全量复制:slave服务在接收到数据库文件数据后,将其存盘并加载到内存中。
- 增量复制:Master继续将新的所有收集到的修改命令依次传给slave,完成同步。
- 但是只要是重新连接master,一次完全同步(全量复制)将被自动执行。
2、哨兵模式
哨兵模式:实现自动选取主节点
主从切换技术的方法是:当主服务器宕机后,需要手动把一台从服务器切换为主服务器,这就需要人工干预,费事费力,还会造成一段时间内服务不可用。这不是一种推荐的方式,更多时候,我们优先考虑哨兵模式。Redis从2.8开始正式提供了Sentinel(哨兵)架构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哨兵模式是一种特殊的模式,首先Redis提供了哨兵的命令,哨兵是一个独立的进程,作为进程,它会独立运行。其原理是哨兵通过发送命令,等待Redis服务器响应,从而监控运行的多个Redis实例。
- 这里的哨兵有两个作用:
- 通过发送命令,让Redis服务器返回监控其运行状态,包括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。
- 当哨兵监测到master宕机,会自动将slave切换成master,然后通过发布订阅模式通知其他的从服务器,修改配置文件,让它们切换主机。
- 这里的哨兵有两个作用:
然而一个哨兵进程对Redis服务器进行监控,可能会出现问题,为此,我们可以使用多个哨兵进行监控。各个哨兵之间还会进行监控,这样就形成了多哨兵模式。
- 假设主服务器宕机,哨兵1先检测到这个结果,系统并不会马上进行failover过程,仅仅是哨兵1主观的认为主服务器不可用,这个现象成为主观下线。当后面的哨兵也检测到主服务器不可用,并且数量达到一定值时,那么哨兵之间就会进行一次投票,投票的结果由一个哨兵发起,进行failover[故障转移]操作。切换成功后,就会通过发布订阅模式,让各个哨兵把自己监控的从服务器实现切换主机,这个过程称为客观下线。
测试哨兵模式
①编写三个哨兵配置文件分别为:sentinel26379.conf、sentinel26380.conf、sentinel26381.conf,内容如下: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# 当前Sentinel服务运行的端口,三个配置文件只有端口号不同
port 26379
# 配置监听的主服务器
# sentinel monitor代表监控
# mymaster代表服务器的名称,可以自定义
# 127.0.0.1代表监控的主服务器,6379代表端口
# 2代表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哨兵认为主服务器不可用的时候,才会进行failover操作
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.0.0.1 6379 2
# 如果在failover-timeout该时间(ms)内未能完成failover操作,则认为该failover失败
sentinel down-after-milliseconds mymaster 5000②开启一主二从Redis服务器。
③分别启动三个哨兵,即运行以下三个命令。
1
2
3redis-sentinel config/sentinel26379.conf
redis-sentinel config/sentinel26380.conf
redis-sentinel config/sentinel26381.conf④此时断开主服务器,过一小段时间后发现主服务器被自动切换到端口号为6381的了。
⑤如果此时原来的主服务器重新连接,那么它只会被当做从机使用。
哨兵模式优点
- 哨兵集群,基于主从复制模式,所有的主从配置优点,它都有。
- 主从可以切换,故障可以转移,高可用性的系统。
- 哨兵模式就是主从模式的升级,手动到自动,更加健壮。
哨兵模式缺点
- Redis不好在线扩容的,集群容量一旦到达上限,在线扩容就十分麻烦。
- 哨兵模式的配置繁琐。
哨兵模式配置文件详解
1 | # 哨兵sentinel实例运行的端口默认26379 |
3、Cluster模式
哨兵模式解决了主从复制不能自动故障转移,达不到高可用的问题,但还是存在难以在线扩容,Redis容量受限于单机配置的问题。Cluster模式实现了Redis的分布式存储,即每台节点存储不同的内容,来解决在线扩容的问题。如图。
Cluster采用无中心结构,它的特点如下:
- 采用去中心化的思想,没有中心节点的说法,它使用hash slot方式将16348个hash slot覆盖到所有节点上,对于存储的每个key值,使用CRC16(KEY)&16348=slot得到他对应的hash slot,并在访问key的时候就去找他的hash slot在哪一个节点上,然后由当前访问节点从实际被分配了这个hash slot的节点去取数据,节点之间使用轻量协议通信减少带宽占用,性能很高,自动实现负载均衡与高可用,自动实现failover并且支持动态扩展。
- 其内部中也需要配置主从,并且内部也是采用哨兵模式,如果有半数节点发现某个异常节点,共同决定更改异常节点的状态,如果改节点是主节点,则对应的从节点自动顶替为主节点,当原先的主节点上线后,则会变为从节点。
- 如果集群中的master没有slave节点,则master挂掉后整个集群就会进入fail状态,因为集群的slot映射不完整。如果集群超过半数以上的master挂掉,无论是否有slave,集群都会进入fail状态。
- 同一分片多个节点间的数据不保持强一致性。
部署案例:制作6个实例,6379,6380,6381,6389,6390,6391。
①在/usr/redis-6.2.1/cluster-config目录下分别新建redis6379.conf、redis6380.conf、redis6381.conf、redis6389.conf、redis6390.conf、redis6391.conf,redis6379.conf的内容如下,其它配置文件只需要更改成不同的端口号:
1
2
3
4
5
6
7
8port 6379 # 设置6379端口
daemonize yes # 设置后台运行
pidfile "/var/run/redis_6379.pid" # 设置进程文件位置及名称
dbfilename "dump6379.rdb" # 设置rdb持久化文件名
logfile "redis_6379.log" # 设置日志文件名
cluster-enabled yes # 开启集群模式
cluster-config-file nodes_6379.conf # 集群的配置文件
cluster-node-timeout 15000 # 设定节点失联时间,超过该时间(毫秒),集群自动进行主从切换②使用redis-server分别启动6个redis实例,如图。
③将6个结点合成一个大集群。
1
redis-cli --cluster create --cluster-replicas 1 127.0.0.1:6379 127.0.0.1:6380 127.0.0.1:6381 127.0.0.1:6389 127.0.0.1:6390 127.0.0.1:6391 # --cluster-replicas 1 表示我们希望为集群中的每个主节点创建一个从节点
④连接redis服务器(-c采用集群策略连接,设置数据会自动切换到相应的写主机),并查看节点的信息。
1
2redis-cli -c -p 6379
cluster nodes⑤验证插槽:
- 一个Redis集群包含16384个插槽(hash slot),数据库中的每个键都属于这16384个插槽的其中一个。如上面案例集群中的每个节点负责处理一部分插槽。
- 节点A(6379端口)负责处理0号至5460号插槽。
- 节点B(6380端口)负责处理5461号至10922号插槽。
- 节点C(6381端口)负责处理10923号至16383号插槽。
- 集群使用公式CRC16(key)%16384来计算键key属于哪个槽, 其中CRC16(key)语句用于计算键key的CRC16校验和 。
- 一个Redis集群包含16384个插槽(hash slot),数据库中的每个键都属于这16384个插槽的其中一个。如上面案例集群中的每个节点负责处理一部分插槽。
⑥在集群中插入值。以下例子由于键k1计算出来的slot是12706,所以转交给了6381端口处理;由于键k2计算出来的slot是449,所以又转回给6379端口处理;而如果使用mset同时插入多组键值对会报错,解决办法是可以通过{}来定义组的概念,从而使key中{}内相同内容的键值对放到一个slot中去。
⑦使用基本命令。
查询某个key对应的slot。
计算某个插槽中有几个key(只能查看到自己slot范围中的key数量)。
返回插槽中指定数量的key。
⑧测试自动恢复。
①主节点下线。
②连接6380端口的服务器,发现6379的master下线后,原本作为slave的6389自动变成master。
③重新启动6379端口的服务器,发现其变成slave,不再是master。
④如果所有某一段插槽的主从节点都宕掉,redis服务是否还能继续?需要按照配置文件redis.conf中的参数cluster-require-full-coverage来指定:
- 如果某一段插槽的主从都挂掉,而cluster-require-full-coverage为yes,那么整个集群都挂掉。
- 如果某一段插槽的主从都挂掉,而cluster-require-full-coverage为no,那么该插槽数据全都不能使用,也无法存储。